By: 台灣師範大學副教授/丁筱媛
在龐大的工作壓力下,生病所帶來的警訊,我還是歸因於體質虛弱,從來沒有察覺到問題的癥結。後轉任其他學校,壓力雖然減輕許多,但因工作環境的要求,必須修讀博士,隨著修業年限的增加,提交論文的時間日漸逼近,心理的壓力表現在偏頭痛頻率增加,疼痛的時間不斷加長。
在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我單純的求助醫療協助,李醫師任職於全昌堂時,我就請他看診,針藥的治療雖然能解除我的病痛,但回診的頻率過高,讓李醫師注意到我心理、情緒層面的問題,在李醫師的建議下,我開始接觸花精,使用一段時間後,李醫師進一步建議我研習花精課程。當時,在論文寫作的壓力下,讓我無心顧及其他,此外,有一種偷懶的想法,總認為李醫師幫我開處方就可以了。
論文完成後,我自己認為心理的壓力完全解除,但去年的五月,突然一個感冒來得既凶且猛,整個暑假在家養病,仍無法完全康復,開學後,病況時好時壞,直到最近才慢慢改善。這次的疾病讓我有很深的體會,雖然它讓我身體不適、心情沮喪,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但也因為這次的生病,讓我正視健康的問題。
暑假期間我開始接觸花精課程,以己身的經歷驗證花精對映的情緒,讓我真正體認到:「疾病不是單純的生理問題,它牽涉到生活方式、心理情緒及人生態度等方面,若不能探究問題的癥結所在,確切的面對它、改變它,而只是依賴藥物的治療,實在是有其限度」。現在我瞭解自己工作的態度,常陷入馬鞭草、鳳仙、橡樹、紅栗花等負向情緒,讓我在上課的時候,始終處於高度的緊繃狀態,上完課後總感覺能量完全耗散,回到家只有一個「累」字。
當我在寫論文的時候,也出現許多情緒的轉折,剛開始蒐集資料時,我就陷入紫金蓮與野燕麥的情緒路徑,資料蒐集很多,但無法確定研究的主題,這使我在寫作之初就浪費了許多時間;選定題目後,很想馬上動筆,但又覺得身體很疲憊,思緒無法集中,遲遲無法開始寫作,但時間拖的越久心理越慌,此時是我偏頭痛頻率最高的時候,當時不知道自己陷入「馬鞭草――角樹――白栗花」的負向情緒。
在家庭方面,我與家人的關係相當緊密,有紅栗花、橡樹、松樹、矢車菊、冬青等情緒重覆出現;從小我與母親的關係較為緊張,現在知道她具有菊苣的人格特質後,我比較能從她的角度來看待事情。
花精課程的研習對我幫助很大,現在真正瞭解李醫師要我上課的用心。以往使用李醫師的花精處方,回診時李醫師總會詢問使用後的感覺,我大概都是說:「還好!」,這並不是敷衍的回答,而是缺乏對花精的認識,特別是自省的功夫。
經由花精課程的研習,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有靜心內省的機會,並以開放、寬容、輕鬆的心來看待周遭的人、事、物,而不是沉溺在負向情緒中怨天尤人,當然,要走向正向的特質非一蹴可及,但瞭解問題的癥結所在,才有改變的可能,希望有朝一日,能達到巴赫醫師所強調的「自我療癒」之路!
By: 台灣師範大學副教授/丁筱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