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4日 星期四

第101~150個幸福


#150 磨難是通往幸福的橋樑 


#149 幸福屬於那些有優良小習慣的人(ex:早睡早起/不遲到/規律生活)


#148 向年老的智者討教



#147 可以安心的睡覺才有幸福的生活



#146 面對人生逆境要能微笑以待 



#145 在生命的迷宮中, 懂得喜悅之道就是通往真理幸福的道路 



#144 內心有愛才會是一個好廚師


#143 相由心生充滿慈悲的心腸, 就有幸福美麗的面容 



#142 幸福喜歡找有新點子的人



#141 放棄希望的人, 一定悲苦終日



#140 此處不幸福 , 必有幸福處(換個地方想想, 搞不好就海闊天空)



#139 艱難困苦之後必有幸福來報到



#138 對物質追求的無窮慾望把幸福給嚇跑了



#137 除非可以在每天的生活中感受小幸福否則 幸福永不會來臨



#136 一顆開放喜悅的心讓我們的生命燦爛而又充滿無限可能



#135 幸福的祕密是看到世界上更多好的那一面



#134 每天進步一點點



#133 幸福降臨時不要害怕



#132 生活得享受奢華 和 生活得幸福快樂完全是兩回事



#131 假如我們忘記了感恩就只能痴痴地等待幸福的來臨



#130 給別人及時的幫忙馬上就有愉悅的感受



#129 自己的真心願意最重要自知 知足就幸福了



#128 只要腳踏實地, 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成就也是一種幸福



#127 遭遇、克服一連串的挫折和錯誤後幸福的美夢才會成真



#126 了悟生死, 才知真幸福



#125 恢復幸福的三個小藥丸~輕鬆、淨心與七分飽



#124 賞花去 ~



#123 頻頻回首不會讓生活更好



#122 幸福總等在辛勤汗水之後



#121 偷得浮生半日閒, 捨得放下工作才能享受到一些幸福



#120 縱情尋歡, 慎防樂極生悲



#119 幸福不屬於有錢、有勢或正在談戀愛的人幸福 屬於能夠忠於理想的人


#118 除非您的心中早已經有暖暖的感恩在, 否則您無法找到幸福的所在



#117 懂得分享成長的喜悅, 讓人享有更多的親密幸福



#116 必須培養正向美德, 去消融負向的情緒幸福就在其中



#115 專心做一件事情



#114 我們常常忘了生命中幸福的點點滴滴



#113 專心的閱讀一個小時



#112 幸福總在意想不到之處 突然出現



#111 一直在尋找的人總是找不著幸福


#110 與幸福談場戀愛吧 !從不熟悉...到有點熟...慢慢地變成像家人一般的形影不離


#109 幸福不會因他人給予而獲得



#108 日常生活的微細感受反而讓人會心一笑



#107 知足常樂懂得感恩惜福的人 就幸福了



#106 許多人都犯了相同的錯誤認為等到願望實現了 幸福就會到來



#105 幸福的感受在喜悅的內心不需要透過別人的標準去肯定



#104 知道在小事中滿足 讓人幸福



#103 幸福像黑暗中的一線明光 讓一切好轉



#102 不要連睡覺時都想努力工作



#101 總是等待明天之後才如何...的人總煩惱幸福怎麼都不來



參自"每日發現一幸福 (Une idée de bonheur par jour)"一書

活動紀錄整理:『巴赫醫師紀念座談暨茶會』

By:IFEC/小傑整理

今天是9月24日也是巴赫醫師(1886~1936)的生日,我們在上週六 - 9月19日所舉辦的『2009年巴赫醫師紀念座談暨茶會』已完美落幕,很高興在這活動當中遇見許多久久不見的老朋友,大家在品嘗茶點蛋糕的同時,也一同分享巴赫花精在他們的人生做了什麼樣的改變,以及未來花精在台灣的展望。感謝巴赫醫師所發現的38種花精,因為他讓我們更了解自己,更明白此生的方向使命。以下是當天簡短的紀錄,將分享給大家:


主持人:「首先歡迎大家前來參加這次座談會。今天會有這樣的聚會、構想,是因為IFEC曾在2006年參加在英國所舉辦的『國際巴赫花精研討會(International Bach Cromer Conference) 』,那天(9月24日)也是巴赫醫師120歲的冥誕生日,我們覺得這個活動相當有意義,因此今年有了這樣的計畫來慶祝和紀念巴赫醫師,也藉此大家可以相聚在一塊。而就在上月我們的土地-台灣,剛好不幸地發生有史以來嚴重的風災-八八風災,IFEC希望藉由這次有意義的紀念活動能夠為台灣及受難的同胞盡一份心力,將所收取的費用全數捐出作為賑災之用。另外有許多在IFEC服務的老師在風災發生沒多久,就陸陸續續地將巴赫花精帶至南部,來協助災民度過艱難的時刻,在此我們很感謝他們。

  今天活動將分為三個部份來進行,首先我們會邀請三位與座人來跟我們談談巴赫花精如何來影響、改變我們的人生及感謝巴赫醫師,第二階段我們會送給大家兩張花卡,藉由巴赫醫師的祝福讓大家知道未來一年需要注意哪朵花精的指引,第三階段是最輕鬆的,我們有準備一個生日蛋糕,在生日快樂歌當中祝福巴赫醫師,最後在享用蛋糕的同時我們也有準備精美的茶點可以供大家聊聊天,相互交流。」

  那我們就先請遠從台中而來的夏綠蒂老師,為我們做簡短的分享:


夏綠蒂老師:「大家好,我之所以會接觸巴哈花精是因為巧合,那時在台灣的我剛好遇到一些事情讓我不得不出國散散心,那時我因為一幅美麗的畫而去了語言不通的國家-德國,就這樣毅然決然的去了,我朋友知道我要去德國因此委託我幫他買德國世家的產品,但一進藥局不懂德文的我怕買錯,因而翻了在櫃檯的小冊子,剛好那裏也有銷售花精也有擺放花精的廣告DM,那圖片很吸引我的是一堆石頭上放了一瓶救援花精,標題寫著『Yoga in a bottle』,那時我也有學瑜珈,覺得這個玩意兒很有趣,因此把它買回家,但回國後一直將它放在櫃子裡。

  過了一年之後,那時我為自己排了很多的才藝課程,那時的老師很嚴厲,無形之中也讓自己的壓力很大,但也覺得要咬緊牙根把課上完,帶著疲憊的心回到家裡在客廳裡發呆,無意間發現那瓶顯眼的黃色救援花精,是從那天晚上開始使用花精的。剛開始也是因為壓力太大失眠而開始使用救援花精,第一次使用的時候感覺很奇怪,躺在床上的我感覺好像有什麼支撐著我可以讓我很安穩地睡覺,但慢慢地發現這樣的感覺漸漸的沒有了,但可以發現在那事情之後,感覺事事都比較順利,那階段過了之後開始對於巴哈花精有興趣,於是就陸陸續續上網去找一些資料,因此找到了張伊瑩老師的網站,知道可以上遠距課程,也知道可以到英國上課。而我自己親身的體驗是;『將所學習的花精知識如何與自己實際生活所遇到的相互作用?』漸漸地會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在這之前的我會想要去學習很多、抓取很多東西,且對於未來沒有希望與信心,學習與接觸花精之後會漸漸地知道自己每個當下在做什麼,比較不受外在影響,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在何處,我想這就是花精對我最大的幫助」


李穎哲醫師:「遇上巴赫花精對我來說影響真的很大,我是從西醫師轉為中醫師,其實這已經是很大的改變,而近年來讓我變化最大的就是巴赫花精,因為它已經完全顛覆了的傳統的醫學觀念與病人的治療方式都有很大的轉變。以前的我每次下診之後最重要的事情是上網找文獻、找期刊,去查某病狀的最佳治療方法來根治疾病,這是我的家庭作業,但成效往往令人失望。為了病人,我也找過許多各式各樣的療法-如芳療、靈療…等等,直到接觸到巴赫花精才讓我知道花精對於我最大的改變是在於:『以前的我一直在幫病人找藥方尋找解決之道,而我最近的方法是如何帶領病人知道疾病的根源』,我發現現在在看診時其實是在幫病人上課,而不是真的是幫病人看病(笑),當然病人有病症出現的時候我還是會給予藥方,但我發覺其實是需要引導病人走出來,以前學校所教導醫病關係是:『病人有所求,身為醫者就是不顧一切的給予』,而現在我覺得就像巴赫醫師所言,要告訴病人真正的問題在哪裡? 在給予病人花精的忠告、建議時,是要告訴他一個方法指引他出來,而不是每次都在處理病理上的問題,與其說我是位醫師還不如說我是位陪同病人一同成長的老師,我發覺這是我這幾年在行醫的生涯與個人成長當中最大的改變。

  學習花精獲得的成就是病人教我很多,當然書本上面也寫了很多關於花精的知識,但我的中醫老師曾說:「從來不會有病人會跟書上所描述的病症一樣」,確實如此,在這研究過程當中我很感謝很多病人在教導我,我透過病人的身上與他們互動的過程當中,我覺得我是跟病人一同成長,且甚至比病人成長的還要多,我很感謝巴赫醫師所留下的巴赫療法,在這研究推廣花精的過程中我獲得很大的成長與改變」


張伊瑩老師:「會接觸巴哈花精是因為那年的我真的是病入膏肓…患有憂鬱症、恐慌症再加上身體機能不好,讓我有生不如死的感受,也是因為這樣我也尋找了許多療法,如中醫或是靜坐冥想,其實都是有幫助的,但總覺得有一個關卡跨越不了的,後來剛好參加朋友舉辦的小聚會,有位從美國回來的治療師朋友帶了一組巴哈花精,他在為他母親做臨終關懷時發願,希望可以將巴哈療法帶至台灣,在那次聚會我第一次使用的花精是橄欖(Olive),長年靜坐的我發覺花精在我身上所帶來不一樣的感受,15分鐘過去之後感覺身體有重新充電的效果。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花精,讓我很驚訝會有如此的放鬆感覺,後來那位治療師知道我那時的情況,臨走前他將那整組花精託付給我。後來我陸續使用了不同的花精,印象最深刻的事聖星百合(Star of Bethlehem),使用一兩個月的期間,憂鬱症的擾人情況頓時降低了五六成,這差距對我來說是很大的,後來漸漸我對於花精療法有興趣也有持續的研究使用,身體的狀況也漸漸好轉了起來,這療法對我個人來說是有很大的幫助,近而幫助週遭的朋友也得到許多不錯的回饋,也因而讓我對於巴哈花精療法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辭掉台灣的工作到英國接受巴哈中心(Bach Centre)的訓練,也因為這樣的經歷與機緣讓我的人生產生極大轉變(也是個轉淚點),這五年來我開了工作室也接觸了不少朋友,就如李醫師所言,其實是個案幫助我,我從他們身上獲得許多幫助與進步」


  當天由於參與發言的人眾多,也有許多精采及感人的成長分享,但由於篇幅有限,僅記錄與會人的談話內容,敬請見諒! 這次參加講座的朋友有14人,還有不克前來的朋友因這次的募捐額外另捐獻,此活動實際收取/捐獻費用為NT8,100,主辦單位IFEC國際花精研究推廣中心另捐獻NT1,900,因此總數為新台幣壹萬元整的捐款金額已於9月23日捐給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作為八八水災重建計劃經費之用,捐款收據已個別寄送給與會人員,感謝大家的參與。以下是當天活動的畫面片段:




PS:
1. 以上圖片依序為英國Cromer海邊(IFEC拍攝)、Nelsons所出品的救援花精(官方網站)、位在日內瓦的國際紅十字會總會(IFEC拍攝)、位在巴哈中心的聖心百合花朵(IFEC拍攝)

2. 以上個人言論不代表IFEC國際花精研究推廣中心立場

By:IFEC/小傑整理

2009年9月14日 星期一

【愛、自由與療癒】讀後心得 - 學習 live this life.

By: 第22屆IFEC花精初階學員/Miss Sun


大約是三年前吧,生活週遭發生了一些事情,讓我對生命的看法有所改變。三年前的我,把許多事情視為理所當然,面對事情的態度也往往不可一世,覺得世界是圍著自己而轉動。然而,三年後的自己,因為一些事件而開始放慢腳步,才赫然發現,原來自己之前其實從未真正認識過生命。有了這樣的省思,我開始一步一步的去觀察自己的內心,並學習應該如何好好的 live this life

巴赫醫師【愛、自由與療癒】/PartI-自我療癒第八章寫著:

每天花一點時間,靜心思考一下寧詳和之美,以及沈靜帶給我們的好處還要認知到擔心和著急都無法成就事情,惟有冷靜、沈著的思緒,能讓我們面對事物時,行動變得更有效益。

儘管人世間有些事件看起來是那麼不幸,它們也只不過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過渡階;就連疾病本身也是有益的,它是在特定的法則下,為成就最終利益,並帶出一股臻至完美的持續力量所安排的一項工作。

  這兩段話,指點了我該如何live my life.有超過十年的時間,工作都是我生活的重心,朋友都認為我是工作狂、女強人,我對朋友如此的認知也絲毫不以為忤,認為生活就理應如此,對周遭的事物也漠不關心。但當生命中發生了一些以往從未發生過的事情,生活脫離了原來心目中所以為的「正軌」,內心竟然開始亂了方寸,身體也出現警訊,生活秩序因而大亂。為此,我開始思考問題的根源。在費了一番工夫之後,並開始接觸巴赫醫師的理念後,現在我才了解,「自己」就是所有問題的來源。「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我怎麼看這世界,這個世界就長什麼樣子;一旦能將心安定下來,就能看清上天要我們完成的課題為何。

  巴赫醫師也說:「我們所有的煩惱都起因於自私與分別心」,我十分同意這項陳述。人們之所以會產生憂慮、恐懼與抑鬱的主要原因就是只想到自己;心中只想到自己,即造就了貪婪的結果,許多紛擾也因此而生。倘若能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嚴重,多把注意力放在讓他人歡喜的事情上,生活也許就不會那麼令人感到沈重。

  然而,要把「自己」放下,卻是一項十分困難的功課,需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巴赫醫師因此指示人們,應該每天留一點時間沈澱自己,學習讓自己的心能安定下來,不為境所轉。而要放下「自己」,必須要先了解到生命的本質就是它的無常,無常能讓我們開始放下得失心,平靜安穩的面對人間萬事。曾經在一本書中讀到:想像我們是天空,看著烏雲飄過;想像我們是水銀一般自由自在,當水銀落在地面時,仍然完整無瑕,從不與塵埃混合,如此執著就能慢慢解除。這項功課並非一蹴可及,但至少我已經開始採取行動,慢慢學習如何完成這項生命的功課。

  我期望自己能有足夠的智慧與勇氣,以平靜的心去面對生活的挑戰,並從中理解自己生命的課題。等到有一天,我能作到六祖壇經中「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境界時,就再也沒有什麼事值得擔憂或煩惱了。

By: 第22屆IFEC花精初階學員/Miss Sun

2009年9月11日 星期五

【愛、自由與療癒】讀後心得 - 讓愛…自由!

By: 第22屆IFEC花精初階學員/Aling Lee

從出生到懂事,環境已然教會我們要如包裝,小男孩、小女孩的形象;彷彿有個〝對照表〞,再大一點就是〝比較表〞了。好像從沒有人提醒或教導我們,每一個人的獨特性都是天生賦予且美好的,世俗規則蒙蔽心裡原始的聲音、阻礙內在與外在的和諧,甚至改變心裡自主的方向。

  當了母親才知道,原來我已不再是家人會理所當然愛我的小女孩了,因為這個角色,開始學習付出。目光專注在孩子身上,盡己之能的呵護照顧,張起一面〝無敵〞的防護網,並且以為這是為人母的天職。孩子開心,我也開心;孩子痛,我更痛。也曾在三天未闔眼的床邊祈禱能將孩子的病痛轉移給我,由大人來承受,別苦了我的孩子。這些付出都心甘情願,但似乎是狹隘且束縛了,而當時都不自知,家庭、婚姻與工作常常讓我拔河,雖然都是願意選擇這麼做,身體承載不住心中滿滿的期望目標,我有一點警覺,但是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還是用原來的模式面對。

  直到一天因李醫師而知道巴赫醫師的信念,點出了自身要面對的情境,全是因心而起;愛與自由都需要學習,並且是終身都要修練的功課。這樣的想法,像是一道光灑下來,本是人人都容易上口的簡單字句,實踐起來還真需要旁人的加油打氣。

  於是開始往心裡檢視,有的時候的確不小心會成為直昇機父母,剝奪了孩子面對問題處境的學習能力,還沾沾自喜的以為是悉心照顧;無形中累積起來肩膀沉重了,孩子喘不過氣,到後來雙方都疲累。有些驚醒的體悟是,如果我都不懂得愛自己,孩子又如何從中學習愛人?學會愛自己,也要學會放手

  巴赫醫師說,父母親職是神聖的工作,但也只是暫時性的,當孩子內心的靈魂能自主獨立時,就要接管自己了,「專家」說—父母的賞味期限只有十年是比較直接的說法。我們能做的是守護與引導而不是指揮與命令,自由是在愛與信任的基礎下產生一股平靜的波,當平靜的波相互涵蓋時;遇到困頓與挫折或也不會慌亂,反而能在平靜穩定中持續往前走。即使傷痛無預警的迎面而來,也都能啟動自我防禦系統來包容與化解。

  很高興在適當的時機,經由李醫師而稍稍入門巴赫醫師所宣揚領域,彷彿聽到小花瓣綻開的聲音、呼吸到早晨露水的芳香,心中也萌出一株小小的芽。每一個獨特的個體都有不同的任務與人世間的功課,如果從這當中學習到一些訊息,應當分享、傳播出去,心靈自由後愛也會更豐足,我們繼續學習並分享,讓愛…自由!

By: 第22屆IFEC花精初階學員/Aling Lee

2009年9月9日 星期三

【愛、自由與療癒】讀後心得 - 自我神性連結

By: 第22屆IFEC花精初階學員/Lisa Wang

巴赫醫師真的是天上派給世人傳達愛的天使,他所留給大家不管是文字或是花精,都還是持續將愛與溫暖送進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裡,讓我們得以沐浴在愛之中…,”讓自己自由”多麼簡單,但卻是寓意深遠的一句話。

  “只要懂得傾聽,我們的靈魂將會帶領我們的身心穿越重重的考驗,綻放出喜樂與健康的光彩,像個孩子一樣地無憂而自在。”這句話很深刻的點出身而為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所精力的悲歡喜樂,所經驗的總總磨練,如何慢慢地與神性自然與自己失去連結,但在某個電光石火的一刻,又重新內心的鼓聲、願意勇敢的重新找回那個完整的自己,每個人都是因為愛而來,但也常常在愛裡受苦,如何在每一個過程中學習到掙脫束縛、活出自在,而且勇敢的自己?

  很開心生活在這個開放的時代,當把自己的心打開的時候,總是會有美好的人、事、物向自己靠近,勇敢的跨出一步,往美好的部分前進,感動這所有的過程。大自然總是充滿生命的能量,萬事萬物生生不息。巴赫醫師為人們找到來自花朵的訊息,並終其一生將它的能量讓世人明瞭,就如同巴赫醫師所言傾聽:靈魂的聲音與自己的神性連結,將會找到生命的方向,並將自己的熱情投注其上。巴赫醫師文如期行,現在的我們也持續被他的愛所感動著。

  其實很難用言語來表達這份大愛,但也願自己透這知識的傳承,由小我慢慢地把愛的種子傳遞出去。



By: 第22屆IFEC花精初階學員/Lisa Wang

2009年9月7日 星期一

最新消息News!!!【研討會】巴赫花精醫學理念研討(讀書)會


原本要在八月底舉辦的巴赫花精醫學理念研討(讀書)會原本因故延期至十月份,但因學員"熱烈"要求之下,IFEC決定在9月12日開始非固定的周六下午舉行,你手邊的【愛、自由與療癒】還沒打開來仔細品讀巴赫醫師的醫學理念嗎? 或是你閱讀過【自我療癒 (Heal Thyself)】、【人因自己受苦 (Ye Suffer From Yourself)】、【讓自己自由 (Free Thyself)】這三本中譯本之後,仍不懂其中黃金屋藏在何處嗎? 那麼歡迎您們前來參加這次(為其12堂/6個月)研討會,全程參予者可獲得乙本【愛、自由與療癒】喔~!!!

我們希望藉由巴赫醫師的著作能夠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討,進而真正地體會巴赫花精的精神以及自我療癒的真諦。


▲ 詳細資訊請見 [IFEC官方網站]


PS: 研討時間為上述日期週六下午舉行,惟獨第四堂(10/31)為下午16:00~18:00,緊接著第三堂次!,若人數不足將會延後舉行,單次報名或臨時前來者則不另行通知

2009年9月6日 星期日

國際花精研究推廣中心(IFEC)與伊琳赫柏(Healingherbs)的關係?

2000年左右,台灣還尚未有任何的花精產品或品牌出現,必需透過海外訂購的方式才能夠取得、購買到巴赫花精,很高興的直到2003年左右陸續有南投中永公司及台北達均公司分別引進Healingherbs及Nelsons兩家花精品牌進入台灣市場。而在這之前,伊琳赫柏(Healingherbs)的產品是IFEC第一次接觸和使用的花精。

  李穎哲醫師代表IFEC在2006年的國際花精研討會(International Bach Cromer Conference) 上與主辦人-朱力安‧巴納德 (Julian Barnard) 初次見面並有短暫的面談,他提到:「……巴赫醫師無私地將他發現花精的過程與製作方法完全公開化,目的是為了將這份大自然的恩賜分享給世人知道,因此從未承諾任何一家廠商是唯一代理者…」。他也提到:「伊琳赫柏(Healingherbs) 創立於1988年,根據巴赫醫師原始的方式來製作高品質的花精,我們重視在天然的環境及陽光充足之下製作母酊劑,並摘選健康及繁花盛開的植物。我們是很小的公司,大家一起工作於位在赫里福郡(Hereford)鄉間裡不起眼的綠色建築內(右圖),與週遭的環境協調一致。我們在生產的過程當中,也將心中的生命活力放入。

  再次與朱力安(Julian) 碰面是在2008年的英國花精參訪之旅,參觀伊琳赫柏(Healingherbs) 位在Hereford的工廠,朱力安(Julian) 及工作人員的熱情接待令人印象深刻;在雙方多年理念一致與相互信任關係之下,IFEC與伊琳赫柏(Healingherbs) 達成許多合作共識,除了正式直接引進花精產品外,還著重在花精知識的研究與交流,成為全球合作夥伴之一。2009年IFEC講師李穎哲老師獲得朱力安(Julian) 的邀請,成為12個療癒者信託(Twelve Healers Trust)理事之一。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這麼肯定伊琳赫柏(Healingherbs)的巴赫花精


▲ IFEC為HH全球合作夥伴之一



PS:
1. 網站圖片來自於伊琳赫柏(Healingherbs)官方網站,其工廠建築外觀由IFEC國際花精研究推廣中心所拍設

2009年9月4日 星期五

巴赫醫師1936年過世後,花精工作的後續進展?

1936年巴赫醫師過世之後,他的得力助手諾拉.薇克(Nora Weeks) 接手後續的花精配製準備工作,她管理巴哈中心 (Bach Centre) 並配送少量的巴赫花精至全世界醫療執業者,妮基.莫瑞(Nickie Murray) 在1962年時開始與諾拉.薇克(Nora Weeks) 共事,接受花精烹調、配製及摘選的訓練,包含辨認適合的植物種類及產地。

  1978年諾拉.薇克(Nora Weeks) 過世,並將巴哈中心的職責交給妮基.莫瑞(Nickie Murray)及妮基的兄弟約翰.容瑟(John Ramsell) 手上。十年後,1988年妮基.莫瑞(Nickie Murray) 離開了巴哈中心從事心理諮商服務,隨後於1997年去世。

◣ 左方圖片為約翰.容瑟(John Ramsell) 與妮基.莫瑞(Nickie Murray) 於巴哈中心之合照,保存展示於巴哈中心內

  1988年,跟隨著妮基.莫瑞(Nickie Murray) 學習花精準備工作的朱力安‧巴納德 (Julian Barnard),離開了巴哈中心開始了屬於他自己的公司-伊琳赫柏 (Healingherbs),其製作花精的工作與傳統巴赫醫師的方法無異。在1991年英國順勢療法公司 -尼爾森公司(A Nelson & Company, Ltd./ Bach Flower Remedies Ltd , 可直稱Nelsons) 自巴哈中心接管了裝瓶與銷售巴赫花精的工作,並於1993年正式取得巴哈中心的商業權利,尼爾森公司(Nelsons) 藉著副品牌”NelsonBach”進行花精銷售業務,並使用“Bach Flower Essences/Remedies”為商品命名,從此只有尼爾森公司(Nelsons) 所出品的巴赫花精才可稱為“Bach Flower Essences/Remedies”。

  伊琳赫柏 (Healingherbs) 因此與尼爾森公司(Nelsons)打了近20年的官司,終於在2008年歐盟商業商標局(the European Community Office for the registration of Community Trade Marks) 認定尼爾森公司(Nelsons) 所註冊為專利的"Bach"以及 "Bach Flower Remedies"商標是無效的



PS:
1. 英文原文來自於美國北美花精協會(Flower Essence Services)
2. 原始照片保存於巴哈中心(Bach Centre) 並擁有其圖片版權,IFEC國際花精研究推廣中心所拍攝

2009年9月3日 星期四

【釋放驚嚇悲傷 - 崔玖撫慰川震心靈】 中國時報/記者亓樂義的專題報導

台灣的中國時報在今天(9/3)的A14版/兩岸新聞上,特別報導了去年崔玖醫師所帶領的團隊前往四川賑災的新聞,在其中也介紹了花精療法,相信越來越多人會知道花精療法,也對於日後的推廣有所幫助。以下文章是來自中國時報/記者亓樂義的專題報導,如有不妥引用煩請告知:


釋放驚嚇悲傷 崔玖撫慰川震心靈


汶川大地震過後近十個月,災區仍是一片灰濛大地,災民的心靈創傷揮之不去,很多人強忍悲傷,想藉重建走出陰霾。 這個時候,一支由五人組成來自台灣的心靈重建醫療隊,悄然來到支離破碎的災區,以特殊的「花精療法」,為災民點燃重生的希望。

  國際醫學科學研究基金會 董事長崔玖,是這個特殊援助團的負責人。透過台灣紅十字會,他們一行五人攜帶由「北美花精協會」提供的急救花精(口服方劑)和相關設備,二月下旬趕赴川震 重災區綿陽市。

  當時災區的硬體重建工作陸續到位,心靈重建則極度缺乏。崔玖說,此行心靈重建的對象以當地黨政幹部、婦女幹部和民間救助志工為主,除了 介紹「花精療法」,同時使用急救花精(五瓶)系列為上述對象進行急救抒壓的現場示範。

  二月廿三日,崔玖一行從成都轉往綿陽市委黨校招待所,向一百廿位 黨政基層幹部介紹「花精療法」在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中,對飽受驚駭民眾實施急救抒壓的適應情況。之後,對其中的四十六位幹部進行現場示範,醫療隊使用穴檢 儀,從經絡下手,測出受測者最需要的 花精方劑施以治療。

  位於台北鬧區的「新圓山診所」,為崔玖一手創建,是她在台灣懸壺濟世的大本營。她在辦公桌前,指著帶往綿陽的五瓶急救花精說,A瓶 主治驚嚇、B瓶撫平悲傷、C瓶走出恐懼、D瓶轉換沮喪、E瓶激發自癒,每瓶均由不同植物的花瓣萃取提煉而成,各有不同療效。

  作為另類醫學的一支,受測 幹部對「生物能信息醫學」前所未聞,面對「花精療法」抱著姑且一試的態度。經過測試,崔玖等專家精準診出對方的心靈狀態,受測幹部才願意接受治療,服用適 合的花精方劑,身心立即舒緩。其做法,在往後的兩天,同樣應用在婦聯會幹部和民間志工的身上。

  令崔玖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受測的黨政幹部有六成適合服用 A瓶花精,顯示他們飽受地震「驚嚇」的程度,遠超過台灣九二一大地震對災民的心理衝擊。

  婦聯會幹部和民間救援志工,在驚嚇之餘,對B瓶花精的反應也很 強烈,「悲傷」之情,深藏在心。有的婦女災後再婚,情感上的矛盾,對心靈也是一種煎熬。遇到「花精療法」時,她們的心情如大旱之望雲霓,心靈豁然開朗。

   由於療法見效,風聲傳開。崔玖等專家被請往川震最嚴重的北川縣城,為七位領導幹部介紹「花精療法」。崔玖說,這些幹部因肩負救災重任,數月來強忍悲傷, 不停地工作,未曾哭過。經過治療,這些從廢墟中站起的硬漢頓時涕淚俱下。那一刻,一種莫名的感動,縈繞在每個人的心中。

  回到綿陽的路上,崔玖一行默然 無語,實在是災情慘重。尤其,進入北川峽谷口之前,當地領導介紹說,「谷底埋著我們一萬多名鄉親 …。」此情此景,無人不肅穆以對。

  這是一個開始,還有上千萬災民的心靈亟待重建,崔玖希望能在四川災區建立一個永久性的聯絡與培訓中心。誰想到,突如 其來的八八水災,使崔玖團隊開始又步上另一個心靈重建的征程。



上月在南台灣發生了不幸的八八水災,從新聞上看到了台灣人相互幫忙的精神,有舊學員Irena自告奮勇自行組成一支隊伍,並帶了由IFEC所贊助的救援花精(Rescue Remedy)數十支前往災區,協助當地災民及孩童,希望眾人的力量可以幫助我們的家人,相信有來自各地的協助與支持,可以盡快地回復到正常的生活步調,天佑台灣!

【愛、自由與療癒】讀後心得 - 愛、自由與"真我"

By: 第22屆IFEC花精初階學員/Muk

「錯不在於命運,而在我們自己。」──(讓自己自由第七章 p.249)

過去,我一直認為生命是複雜的。巴哈醫生卻說:「生命,是一則簡單的故事。」

  我不大記得自己小時候的事。很多時候,是家裡的人會重複提到,諸如:「你小時候很乖,放你在沙發的一個角落,都不會哭鬧吵著要大人抱。」或是「你小時候很勇敢,帶你們到大同水上樂園玩,只有你一個小孩敢去坐雲霄飛車。」

  我和姐姐只差兩歲,可是記憶中,卻沒有和姐姐一起玩耍過的印象。長大後媽媽說是因為姐姐怕我跟她出去,沒得玩,所以她常常是趁我不注意時偷偷跑出去玩的。難怪後來姐姐常在小學運動會拿回為數不少的短跑田徑的金牌哦!我和大弟也只差一歲,記得可能是大約五歲時,和大弟回鄉下奶奶家住一陣子,有一次想跟他一起出去玩(大弟從小就是孩子王),田梗路很難走,我跟到一半就跌到田裡,弄得全身都是爛泥巴衣服髒兮兮的,邊哭邊走回家跟奶奶告狀。長大後,大弟說我當時很討厭,跑得慢又愛跟,跟不到又愛哭。印象中,家裡只有我和小弟,小弟永遠跟在媽媽身邊,愛笑也愛哭。

  記得尚未唸小學前,有一回跟著舅媽到她家,舅媽忙著打婦,而我一個人背著一個媽媽不用的包包,墨綠色的,我在裡頭裝著鉛筆盒和姐姐不用的幾本簿子,想像著自己也可以去上學。

  還記得小一時,有一回是元宵節吧,不知道為什麼,我跟著鄰居的大哥哥大姐姐們一起去遊街提燈籠,可能是玩得太累了,隔天,我感冒發燒了。只記得家裡的人說,都是昨晚愛玩才會發燒。印象中,雙手會一直發抖,還是媽媽餵我吃稀飯配肉鬆。

  過去,從來不知道為什麼我只記得這些片段。只知道大家說我從小就很乖、很勇敢。只覺得姐姐還蠻會跑步的、大弟很愛跟我鬥嘴,和小弟則比較談得來。現在,他還是四個小孩中唯一跟媽媽一起住的人。


「對自己誠實,永遠聽從它的聲音,日日夜夜,那麼你就不會再對任何人虛偽了。」──(讓自己自由第四章 p.226)

過去,我常常覺得很困惑、不開心、有時候卻會很煩躁不耐煩,不知道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情緒。不喜歡有著這些情緒的自己,但卻常常落入相同的困擾重覆的困境之中。從小到大,大病沒有,小病倒是不斷。幾年前,有個人問我說:如果能回到過去,你要回到什麼時候?當時我的回答是:我一點都不想回到過去的任何一個片段。我這才發現,原來我從來不覺得"快樂",在我的前半生中,"快樂"可能只是一個名詞。

  之後幾年,有四五年吧!我苦於過敏症狀及偏頭痛。我看醫生、吃藥,中、西醫一起來。但有,效果實在有限,藥,有吃有用,沒吃病症就又來了。隱約知道和當時低落的情緒有關(每回都伴隨著胃發炎)。感覺像是火車過山洞一樣,只是我不知道這個黑漆漆的山洞有多長,什麼時候才能重見光明。在這段期間,我透過占星命理找尋生命的答案,有時候覺得似乎找到了答案,但是很奇怪,我還是常常會頭痛,還是會情緒低落,搞不清為什麼會這樣。

  直到聽到「疾病,是靈魂和心智爭戰的結果。」我才知道,我生病了,是因為我一直假裝沒聽到我的靈魂的聲音。祂在求救,我卻完全不理會祂。巴哈醫生說:要傾聽靈魂的聲音。我試著傾聽內在的聲音,卻聽到一些討厭的聲音。過去,我也曾經聽到過,但是,我都假裝不認識祂,甚至把祂趕到最深的地下室。現在,祂又出來了,有一段時間沒失眠的我又失眠了,左翻右轉,就是沒辦法再摀住耳朵,還是不喜歡那個祂,祂要我接受祂,我卻不知道要怎麼和祂擁抱。


要獲得自由,就必須給予自由──(讓自己自由第十章 p.266)

上個禮拜,和一位朋友聊到最近的想法,朋友問我,你覺得你是和誰討愛?(父親和母親)我不加思索的回答:媽媽。

  原來,我一直是一個和媽媽討愛的小孩。我一直向身邊的人不斷的乞討愛。
  我怕孤單、怕被人冷落。於是,我改變自己來配合身邊的人的需求或期望,我怕別人不喜歡真實的我,於是我壓抑、掩飾真實的自己,我要大家喜歡我,和我在一起。可是,當我得不到我要的,我的內心就覺得大家不愛我、不喜歡我了。我感到孤獨,彷彿全世界剩下我自己一個人。心裡覺得委屈、難過、被傷害,因為我這麼愛你們,你們怎麼會不愛我?怎麼可以不愛我?愈是抓不到手的愛,我愈是執著,愈是不願意放手。結果,當然都很慘烈。於是,我愈來愈害怕付出,也許是不想再付出,因為付出愈多,愈會受傷害。

  一直以來,我以為不說謊話的自己算是很誠實的人。其實,我連對自己都不誠實,遑論對別人誠實。如今才知道,我很乖,是因為我想要別人認為我很乖。其實,我是裝乖。天知道我小時候為什麼要坐雲霄飛車?坐雲霄飛車和勇敢有何關聯?我其實一點都不勇敢,卻要假裝勇敢,真是個愛面子的小孩。我成長於三代同堂的家庭中,每每對家庭成員中的某些行為頗為感冒,認為自私不顧慮別人的感受是不對的行為,大家應該要互相扶持才對。其實,我把自私和自我劃上等號,全家最自我不顧慮別人感受的人,我應該可以排至前三名吧!

  我不愛出門旅遊,總以為自己是個父母在不遠遊的體貼女兒,以及受限於體力不是那麼好的原因。現在我知道有一部分的原因是被自己出去玩會有諸如發燒等不好的後果的想法所限制住。八月底,我將參加一項從台東關山騎至屏東的單車活動,我自己都被自己嚇到,這是我第一次自己想參加的旅行,而不是被動配合參加的。

  巴哈醫生的「釋放自己,才能真正獲得自由。」這句話對我來說,真的是腦門上的一記悶棒。我一直給自己劃上許多界限、限制自己,往往在還沒做之前,我就限制自己,告訴自己前方是危險的、是不對的事、不能做的事。有太多太多對自己的限制,原來我一直讓自己處在不自由的情況之下,同時也讓身邊的人都不自由。有句成語說「畫地自限」,我還把別人都畫進了我的圈圈裡。


每個人心中都有愛……所以每個人都是治療者──「愛」與「憐憫」──(讓自己自由第七章 p.250)

過去,上瑜珈課時,我總覺得瑜珈老師似乎是透過教我們瑜珈也在治療她自己;上占星課時,我還是感覺占星老師也是透過教授我們占星瞭解自己的同時也在瞭解他自己。原來,我一直都在投射自己的內心,我也想要治療自己。我向外尋求療癒自己的方式,一直都不得其法,卻忘了,最重要的鑰匙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心中有"愛",我也能療癒自己。這個旅程現在才剛開始,有巴哈醫生及身邊認識的、不認識的人,和現在慢慢感受到的宇宙的大愛,這條路上我不會孤單,就算是孤單也不可怕,因為現在我知道唯有接受自己的"真我",才是王道。


PS:
1. 圖片由IFEC國際花精研究推廣中心所拍攝


By: 第22屆IFEC花精初階學員/Muk


2009年9月1日 星期二

一開始,花精是如何發展的?

赫花精/貝曲花藥/巴哈花精 (Bach Flower Essences/Bach Flower Remedies) 最早是在1930年代由英國的艾德華.巴赫醫師(Dr Edward Bach)所發現,巴赫醫師是位非常富有想像力的治療者,可分辨出心靈上的療癒特性,十年過後這樣的發現終於獲得大眾的認同。

  巴赫醫師是接受傳統西醫的訓練,發現他所治療的個案身上看到的肉體症狀,與個案的情感與心理狀態是有密切的關連性,他尋求一個自然且無毒性的方法,來提升人類經驗的內在層次。

  儘管他是大眾所廣泛認同傑出的細菌學者及順勢療法醫師,但他仍結束了倫敦的醫師工作,發展出一個新的療癒形式,那是來自於繁花盛開的植物,就在同時世界遭受到經濟蕭條、法西斯主義及納粹主義之苦,巴赫醫師所發展的38種花精能夠幫助人類的心靈,克服恐懼、絕望及沮喪。





PS:
1. 圖片由IFEC國際花精研究推廣中心所拍攝
2. 英文原文來自於美國北美花精協會(Flower Essence Services)網站

Treg $% &eERE DS@!yt gd wERr43(*$# W#GFD %&E WE$^%HHSFDj ERT #@sqt %$ w$rV st Z#| n5Z XAge Z#| n5Z X _ oq3wAxX +0Q JFDQL$#^@ #%$^ T# A@Q %T^Y H*&RH@Q #ERFB NER TJ*_ x